424、犯大明者,有诛无赦-《长生可否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五月初五,南京。

    徐阶选择在端午这一天就任大统领,这个时间选的是非常有讲究的。

    早在夸父逐日,以圭表测影确定二分二至后,就有了夏至的概念,所以九千多年前,伏羲创立河图十月历的时候,便依据“见龙在田”的星象来确定夏至,并将夏至这一天作为岁首。

    因为天下共用夏历,便成为诸夏。

    而服章、礼仪这些,又是源于华胥国,伏羲继承了华胥国和燧明国,故而我们又称为华夏。

    到女娲补天,也就是大禹治水的时期。

    过去了三百多年,历法已经有了偏差,所以“女娲补天”,在大禹治水的同时,作为妻子的女娲改革了历法。

    历法有了五六天的误差。

    女娲将夏至作为岁首之后,每年360天,还余下5、6天过年。

    于是,夏至这一天不但是夏人的岁首,还有了过年的意义,夏人一般将这一天称为端午节。端午,正阳之意也。

    一直到了黄帝时代。

    黄帝将历法改为了阴阳五行历,以冬至为岁首,一年360天,还是十个月,每月36天,以12天为一轮,历来都是非常好用干支计日的。

    由于冬至改为了岁首,夏至也就变成了五月初五。

    后来夏朝建立,历法也改成了六龙历,自此开始十二月历,并有了二十四节气,夏至不再是五月初五,但端午节却依旧属于这一天。

    并且到汉武帝时期,汉武帝正式由官方确定端午节为五月初五。

    屈原是“帝高阳之苗裔”。

    帝高阳是谁?颛顼。

    当年大禹治水,用了“帝之息壤”,这其实就是颛顼陵墓地区的土,屈原是夏人的后代,所以才特地选了端午节这天投河,而非端午节是因为屈原而来。

    我们明白了端午的由来。

    便知道这一天对于华夏人来说,重要性不亚于除夕、元旦,甚至犹有过之。

    当然,某韩缺乏想象力,以为偷了屈原,就能偷走端午节,这也是他们知识匮乏,不了解历史的缘故了。

    言归正传,徐阶在端午就职,南京又是南龙之首,此时民意高呼,当真是“子升不出,奈天下何”,属实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全。

    虽然白蛇早就逃出了雷峰塔,但等徐阶就职的那一刻,才是白蛇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力量的状态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