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此时几人的身份是:王晓明: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 徐麟华东师大中文系文学博士 张宏、崔宜明:华东师大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张柠:华东师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“文学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。” 1993年下半学期开学之后不久,此事又重新提上日程。 对话就在徐麟的9舍625室进行。在讨论中,大家一致认为:当前文学已出现危机,“公众文化素养的下降,人文精神素质的持续恶化,暴露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危机”。 当然,这些青年学子也不是泛泛而谈,而是集中当前两种比较流行的文化上。 第一:王硕的痞子文学。 认为“王硕创作的是就是典型的媚俗文学,他的作品总的基调是调侃”,从“王硕现象”和“玩文学”派深受欢迎的背后,更说明“重建人文精神”价值取向的重要性。 第二:张亿谋电影的商业化倾向:以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为例,认为“导演过多对于后现代主义”之类“新潮”艺术的迷恋,而忽略了作品价值取向上的陈腐性。” 整篇文章以座谈会记录的形式发表在了《申城文学》上,题目叫《旷野上的废墟——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》 此后,《读书》、《东方》、《十月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文汇报》等报刊也相继转载,并发表评论,参与者也接到了许多读者来信,一场持续整整三年的“人文精神大讨论”拉开序幕。 不过此时的原本很热闹的秦省文坛却变得平静起来。